close

  相信大家都聽過「造鎮計畫」,顛覆傳統印象,

造鎮不再只是一個新開發區一塊一塊蓋起新房子,

現代的造鎮思維更考慮到與自然共存、環保節能、陽光景觀、

甚至交通、公共建設等等都已經先規劃進去了,

現在為大家介紹北歐的幾個代表性的綠色造鎮計畫,

一窺北歐人簡單輕鬆的水岸住宅。。

 

                  造鎮新思維  工作、生活、機能、自然間的平衡
哥本哈根從機場開始,採用大量落地窗及屋頂透光設計,大量引進太陽光,白天不需要開燈,非常節能

馬爾摩位於瑞典南邊,與丹麥哥本哈根相對俄勒海峽相望,

在跨海大橋完成後,現在更只需要一小時的車程。

生態城是一個都市更新的區域,在80年代因為失業率攀升以及洪水氾濫而逐漸沒落,

直到近年在政府有計畫的重新規劃發展這塊土地成為生態成之後,

到今天為止,成功發展出一套新生態城模式,吸引大量年輕族群入住。

為什麼能吸引大量的年輕族群呢?

首先在位置的選擇上,緊鄰對海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年輕的知識工作者能用相對便宜的價格買到更寬廣的房屋,

而且只需一小時的車程便可以到達工作地點,更擁有完備的環境機能。 

灰色重工業區 變臉水岸綠色生態城

                

調節池,同時也成為社區景觀的一部分

           

 

 

 這個非常有特色的建築,竟然是一個停車場!

 原先這塊區域就規劃為停車場,但對面的居民卻很不開心,

因為他們認為,每天往窗外一看就要面對冷冰冰的停車場。

這個停車場的設計師心想,我一定要設計出可以讓居民滿意的停車場!

於是他絞盡腦汁,讓停車場外觀不但和一般住宅無異,

還更有特色,並巧妙融合了綠建築的概念,

而且這樣的設計,竟然讓頂樓又多出了80戶住宅,

讓空間又有更巧妙的利用!

 

Bjrget停車場,是不是比你我居住的房子還漂亮?

 

哈馬濱湖城 綠意盎然無污染的小城

這個區域原本是重金屬污染的工業區,

經過完整的清理程序,重新規劃後。

搖身一變成為生態社區。

哈馬濱湖城規劃的原則為「水岸、公園、陽光」,

同樣致力於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也因此,本區住宅設計多為大陽台、大露臺、落地窗、綠屋頂等等,

當然交通便利性也相當重要,所以同樣有一條輕軌貫穿整個湖城。

你是否還為了等垃圾車的時間而焦慮?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社區有一個相當便利的垃圾處理系統,

圖中這些圓形的小門,就是讓居民丟入分類好的垃圾的所在。

垃圾丟進去之後,利用氣壓,

立刻將垃圾傳送到社區的垃圾集中場做統一處理,

所以24小時都可以丟垃圾,而且不會造成臭味和垃圾水!

氣壓式垃圾處理系統,可以看到四周非常乾淨,也無絲毫異味逸出

這些垃圾也被做最有有效的再利用,

其中,廚餘被送往回收場製成生質沼氣,

主要提供做為公車的油料,真的可謂是垃圾變黃金!

根據實際使用生質沼氣的居民說,

用生質沼氣作為動力的車,開起來的感覺無論是速度或馬力,

都和一般汽車無異,而且價格和汽油相同,所以他做了環保的選擇。

 

扭轉大樓
                                       

 

 

在準備進入馬爾摩生態城,

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眼前這棟高聳的「旋轉大樓」。

旋轉大樓於2009年5月開幕,樓高54層,為瑞典最高的摩天住宅大樓。

白色的外觀和方方正正的玻璃看起來很有商業氣息,

但其實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低碳節能建築。

裡面大部分是一般住宅和健身房、三溫暖等公共設施,

在低樓層處設置了辦公空間。

從建材開始就採用節能建材,電力來自太陽能和風力發電,

還有水循環室溫調節系統-建材內埋設循環水管,連通整棟房子和地下,

夏日時,經太陽照射溫度高的水循環入地底儲存,

並將冬日時冰冷的水循環上來讓屋子降溫,冬日則利用夏日儲存的溫水加熱屋子。

整個生態城鄰近海邊,在房屋之間仍然設計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水池,

除了讓景觀更好看之外,還有防洪的作用!

這些大小不一的水池,原來可以調節下雨時的水量,

當小池滿了,會流往中池,中池滿了再流往通向大海的大池,

這個用不同大小水池作為水量緩衝的方法成功解決了該地淹水的問題。

 

哥本哈根未來城-住商混合

 

大學宿舍外觀

 

另一棟學生宿舍,這棟強調的是水岸和自然環境

兼具設計感和節能功能,並融合綠地的大學宿舍,令人看了也好想進住。

未來城的整體造鎮計畫的中心思想是要讓居民「如同生活在大自然之中」。

因此綠地、運河、沼澤、樹林甚至自然保留地等都在建築物進駐之前事先規劃好了。

要營造出一個吸引人來居住的城鎮,還需要良好的生活機能,

所以整個開發策略的第一步就是「交通規劃」。

未來城的作法是先開闢一條輕軌捷運貫穿整個未來城並連結到市區,

第二步就是規劃學校等公共設施,

大學的進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開發策略,

不但能夠提升人口數量,更提升了人口品質以及區域經濟的活絡。

雖然哥本哈根對於建蔽率和容積率的標準較為寬鬆,

但他們不會像台灣總是把房子蓋得滿滿滿,

而是把這些彈性拿去思考蓋出更有特色、居住起來更舒適的建築。

另外一點值得提出的是,一般我們認為西方國家多將住宅區和商業區分開,

但在未來城他們認知到,住商分開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白天住宅區沒有人,晚上商業區沒有人,

不利於經濟活動,治安問題也是一大隱憂。

所以在未來城,刻意設計了住商混合的模式,

希望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

未來城「以住為尊」小故事

免費的充電設備

對瑞典人而言,

環保、減碳、永續再生資源不只是追從流行的時髦口號,

而已是一種融入每日活動的生活態度。

 

在大街上腳踏車的比例非常高,

路邊隨處可以看到充電設備(當然電力來源也是風力和太陽能等),

一位前來為電動腳踏車充電的當地居民表示:

「我前半輩子都在開車,幾年前我突然發現自己很厭惡汽車產生的廢氣味道,

那不健康也不環保。所以我改騎對環境沒有害處的電動腳踏車,

好處真的很多,也很方便,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再改變了。」

北歐人簡單、自然意識抬頭的生活方式,在這裡一覽無遺。

  文章來源自~好宅王.房地產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一醬❤️童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